憂鬱症的臨床表現
憂鬱症患者心理方面可呈現出長期的悲傷、空虛等情緒,並且逐漸喪失「歡愉」的原動力,對生命失去期望及樂觀,並常有悲觀、落寞的感受,有時也會有自殺、死亡等意念。
透過臨床觀察可以發現患者,常表現出下列症狀:
1.心情常處在低落、悲哀,或是空虛的狀態(情緒挫折難以恢復)。
2.不喜歡活動,常表現出疲憊無力,或精神不濟的現象。
3.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。
4.思考或行為變得遲緩,不喜歡說話,或說話、行動速度變慢(有時呈現躁動)。
5.注意力降低,對事情難以作出判斷、猶豫遲疑。
6.不明原因的疼痛,及各種生理上的不適症狀。
7.食慾明顯變差,或食量突然大增(體重1個月變化超過5﹪)。
8.總是失眠,或是表現為睡眠過多。
9.常感到莫名的不安、焦慮,或常感到沒有價值、無成就感,或罪惡感(自責)。
10.反覆的想到死亡、自殺意圖。
※上述各項應先排除藥物、酒精、毒品,及生理、內科疾病等因素。一旦出現上述症狀4項以上(包括4項),並且持續發生超過2週而無改善者,即應積極尋求協助。
◎怎樣擺脫憂鬱症的糾纏
1.人際關係:建立信任團體,學習分享各種人生經驗,包括:開刀、離婚、成功或是失敗的事情。
2.重新學習:學習新的事物,可以刺激向上積極的情緒,有助於降低憂鬱症的發生。
3.培養興趣:興趣可以激發主動、專注的意志,轉移不愉快或敏感的情緒,對憂鬱症有正面的幫助。
4.照顧寵物:發自內心的喜歡或親近寵物,對於穩定中樞神經、緩和情緒,有很大的幫助。
5.參與社區義務工作:積極投入義工、志工工作,產生熱情的人際關係並建立自信、成就,都有助於身心健康。
◎躁鬱症簡介
躁鬱症是歸屬於精神疾病的範圍,為一種情緒障礙疾病。情緒的波動主要可將此類病人分為三期:1.躁狂期,2.憂鬱期,3.躁狂憂鬱交替期。躁鬱症與精神分裂疾病最大的區別在於躁鬱症表現為情緒障礙,而精神分裂屬於思考障礙疾病。
◎躁鬱症的主要症狀
1.情緒高亢,過度激動:無法保持安靜(心理及生理上)。
2.異常多話。
3.思緒澎湃,主觀的覺得自我聰慧,點子很多,有過度「自我膨脹」的現象。
4.睡眠的需要性減少,而且不會覺得疲累(自覺睡眠是多餘的而不需要)。
5.注意力無法集中;無法專注完成一件事情就又轉向另一件事。
6.涉及危險性的活動(輕率的性行為、輕易草率的投資、瘋狂購物):部分病人隨即會有後悔的情緒,陷入憂鬱期產生悔不當初、抑鬱、低潮、否定自我等情緒中。(上述症狀至少持續一週。)
|